簡介

過敏性疾病是人體免疫功能對致敏原的過度反應所引起的慢性發炎,可以牽連身體不同的器官,例如發生在皮膚時會引起濕疹或蕁麻疹,發生在呼吸道時會導致過敏性鼻炎、咳嗽和氣喘,發生在消化系統時可能會造成嘔吐、慢性腹瀉、血便,甚至會造成腸道吸收不良。過敏性疾病多發生於兒童身上,有研究顯示將近40%的兒童曾患過該類型疾病,影響小朋友正常生長。

多由食物過敏引起

大多數人患上過敏性疾病,都與食物過敏脫離不了關係。大部份致敏原都是一些水溶性蛋白質,正常的胃腸道本來有足夠的屏障可抵擋這些蛋白質入侵,然而當我們的腸胃黏膜受損、又或是小朋友的胃腸道發育尚未成熟,這些蛋白質便可輕易地進入體內,繼而引發過敏反應。研究發現,患上過敏性的小朋友,約有50%與食物過敏有關,如果嬰兒時期已因食物過敏而出現皮膚或腸胃敏感症狀,將來更會有可能轉變成過敏性鼻炎或哮喘病患者。

腸道害菌是致病關鍵

此外,都市化的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,亦會提高患上過敏性疾病的機會。越來越多數據顯示,居住於大都市的小朋友,其糞便中害菌的數量偏多,患上過敏病的比例亦相對較高;相反住在遠離都市地區的小朋友,糞便中所佔的益生菌較多,患上過敏病的病例也較少。自嬰兒時期腸道害菌比例佔較多者,將來成為過敏者的機會亦較其他人高。因此有專家指出,自嬰兒時期便應為小朋友補充益生菌、抑制腸道害菌滋生,就有助減低將來受到過敏性疾病纏繞的機會。

防治方法

透過皮膚點刺法或驗血找出致敏原、並盡量避免與致敏原接觸,是一般預防過敏性疾病的方法,但都是以針對病症發作為主;要根治過敏性疾病,患者應從改善自身體質、強化消化系統、以及調節免疫機能著手,例如保持良好飲食習慣、少肉多菜,服食益生菌防止腸道害菌滋生,同時進行適量的運動,增加抵抗力,並保持個人衛生,這些均有助減少身體對致敏原出現過度反應,從而避免過敏性疾病發生。